但傳統金融還歡樂不了。 這一年,銀行業不再完全主導資金供求模式和定價機制,那種長期享受低資金成本的制度性優勢也漸漸消失,余額寶相當于加速了存款端的利率市場化水平。如果說來自商業模式的沖擊是對傳統商業銀行競爭力本源的考問,那么在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看來,思維方式的沖擊則是對傳統商業銀行經營靈魂的洗禮。
余額寶動搖你妹個銀行基礎。
余額寶,又名“增利寶”,到目前為止,只是天弘基金發行的一只貨幣基金。千萬弄明白了,他只是一只貨幣基金,市場上有一百多只貨幣基金,余額寶目前的這只貨幣基金,只是一百多只里其中的一只,目前的收益排名大概在35名左右。
第一他獲得的不是高于銀行利息的利率,是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是帶風險的同時還不確定的,也就是可能高于存款收益,也可能低于,當然也有可能虧損。
第二,余額寶只是用支付寶賬戶來進行購買貨幣基金的行為,這種行為,早在09年就已經有了,匯添富的現金寶都早于余額寶,甚至杭州的“銅板街”“數米網”都比余額寶要早,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支付寶這么大的客戶沉淀,當然更主要的是沒有阿里巴巴這么深厚的背景,不敢也不好意思把帶風險的收益說成是利息,然后來廣為宣傳。
第三,余額寶的本質我說了目前只是貨幣基金,而貨幣基金在我國已經快十年了吧。從貨幣基金出現的時候,就被給予眾望認為可以替代存款,來動搖銀行的根基,現在的貨幣基金大概還有五千億左右吧。你余額寶現在是多少?一百億?兩百億?全給你拿去好了,五千億?又如何?事實上在美國貨幣基金都已經3萬多億美元,估計都超過存款了,但是動搖了銀行根基沒有?!
第四,貨幣基金因為配置的流動性較好,安全性極高的標的物,所以才使得他風險較低,當然收益長期來看,也只是跟一年期定期存款持平,余額寶的宣傳說,十萬一年有四千的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八倍。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前面說了十萬一年四千,只是個預測數,實際數字很難說,第二,要比也別跟活期存款比啊,跟別的貨幣基金去比么。這才有意義啊。實際上,因為很少有人真的把錢存滿一年,都是來來回回的取的,估摸著下有個千把塊錢就很好了,這還是取決于天弘基金的管理能力不能太差。
事實上,貨幣基金的收益跟管理能力很相關,事實上,一百多只貨幣基金里面,高收益和低收益的極差值都有過相差七八個點的時候。分化還是很嚴重的。你余額寶憑啥保證一定就能在一百多只里面表現的很好?
因為 買余額寶都屬于支付寶里有余額的人,順手打醬油的時候買張彩票的行為,稍微有點賺也到無所謂,真虧了的話,我看十月圍城估計也會再來一次,誰叫你宣傳的時候鋪天蓋地要跟利息做比較呢?
第五,貨幣基金能做到T+0,就是可以讓你即時贖回,事實上是基金公司在里面墊資的結果,如果基金規模做大了,就如同我剛說的你余額寶做到五千億了,你自己由于注冊資本金不夠,無法墊資了,怎么辦?通行辦法都是向銀行借款進行抵押,弄來弄去,你還不得銀行來墊資?另外,貨幣基金的投資標的物,回到最后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來來回回弄成最后,存款其實還是到了銀行手里,很多人說,不管怎么說,總比銀行的活期存款成本要高了吧。其實目前銀行的存款大多數都是創造出來的,真正散戶的存款占比也很小了,一百多萬億的存款,你以為都是支付寶上的人的錢啊?,F在存款超過五萬以上的人,誰看得上貨幣基金???還充值支付寶?!現在市面上貨幣基金總共也就五千多億的規模,不少還是機構大戶的資金,真正散戶形成貨幣基金的規模估計一千億都不到。你余額寶能做多少?做到了又如何?這個數字對銀行的沖擊幾乎是微乎其微的。動搖個你妹啊。動搖。
第六,說余額寶的創新太前沿,太超前,前沿你個妹啊,不就是個代銷行為么,無非銷售對象是支付寶的客戶,對于支付寶的客戶而言,買個余額寶,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虧就行?,F在很多人也把錢沖到支付寶里去買,一部分是因為真的相信這個是利息,不是收益。覺得安全有保障,沒風險去買的,屬于典型被阿里的高調公關給忽悠的,一部分則是因為并不知道其實任何一個銀行卡本身就可以購買貨幣基金,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購買貨幣基金,而且除了淘寶購物以外,所有的功能跟余額寶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有些還功能更多,對于真正理財的人來說,優勢也更明顯,最簡單的說余額寶只支持天弘基金一只,你壓根沒得挑,如果天弘基金好了,還好,差了,你也沒辦法。但是在匯添富、數米網,天天基金網,甚至在銀行的網上銀行,你都可以根據業績排名自己挑,選擇更多,而且方式也很便捷,信息也更透明。
第七,順帶提一下,余額寶短期內是貨幣基金,這個時期對銀行的影響,其實只要去分析貨幣基金對銀行的沖擊就可以了。下一步余額寶還會推出非貨幣基金的服務,因為余額寶其實是一個針對支付寶余額更好的應用管理服務的統稱,就是要想盡辦法讓支付寶的客戶的余額能得到更好的管理,幫助客戶提高增值,從而實現粘度,這個是余額寶的意義。從這個角度看,余額寶是馬云服務自身生態圈的一項很有意義的措施,就如同你到一個網吧里去上網,然后網吧里給配備了附加服務,餓了給你叫外賣,渴了給你買可樂,讓你得到服務的同時,順帶著賺點小費,是深度挖掘客戶的行為。
事實上,支付寶的最終命脈其實還是掌握在銀行手里,現在你們充值其實都是需要支付費用的,無非這個費用是支付寶在支付罷了,這也是為什么超過一定限額支付寶充值就要向你收費,因為成本也不低,支付寶沒有自身的存款入口,都必須經過銀行的一道門,支付寶跟銀行之間其實是相互依賴的關系,相對而言,支付寶的整體發展空間是受到兩方面限制的,銀行這端的限制,主要體現在銀行對于充值其實也是有限額的,不讓你太大額度的充值。
另外一端的限制就是體現在支付寶的背后還是跟著淘寶和天貓走,電商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淘寶和天貓小賣家日益生存艱難,尤其淘寶面臨著假貨和稅負兩個未知門檻,要說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很難說。但是反過來說,消費流通行業的整體規模有限,他的資金更多還是靠高頻率的周轉實現的,比的是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不是資金的總量,收益整體的規模要做大到動搖銀行根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銀行目前存款破了一百萬億,支付寶能做到多少?離開了消費流通行業,支付寶又能做啥?
至于余額寶下一步要推出的非貨幣基金,很多人說這個出來,殺傷力更大。我覺得更扯淡。貨幣基金還算好的,畢竟風險還是極度小的,對廣大客戶而言,安全性都在,但是如果推出其他的投資產品,那個所面臨的問題就大了,我一直說金融產品的銷售不是隨著規模的增大而邊際成本降低的,除非余額寶能對自己的產品有極為嚴格的審核能力,否則規模就很難做的起來,尤其是對小額的散戶群體,本來就沒多少錢,誰愿意去承擔這些風險。做起規模當然容易,拼命的賣唄,好的壞的,都賣,但是死起來也容易,等哪天業績一出來,大面積虧損,余額寶以后就別想在賣任何東西了。因為口碑砸了?;鸬匿N售回到最后,還是考驗的還是產品篩選的能力,除非你純做平臺,不提供任何附加服務,但是如果那樣,人家干什么放你這里來賣?就當個地攤而已,有一單賣一單,你價值也沒了。渠道最大的價值是能賣出去,而不是做展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信號:jrjnfq;新浪微博:江南憤青。
加入文集
互聯網的核心詞匯是開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自由選擇、普惠,而金融的特點是復雜、精英化、契約、嚴謹、風控,這截然相反的詞匯能否有效融合在一起?余額寶的意義,在于以強勢的魄力,加速了一個時代的到來。
銀行負債端影響幾何
余額寶似乎已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魄,以低門檻、高收益、高流動性迅速壯大規模,而其之所以能夠出現并快速發展,正是由于在恰當的時間做了恰當的事。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政府有意放松了對利率的管制。余額寶其實與之前已經普遍存在的銀行理財品沒有本質差異。只不過余額寶更加便捷、收益也高于銀行理財,與互聯網有更緊密的結合。
但正是這項非顛覆性創新的產品,卻開創了互聯網金融的大潮。
而這場來勢洶洶的大潮,看起來已經狠狠地沖擊了銀行。首當其沖的是分流了銀行存款,增加了金融機構負債端的成本。其次,余額寶還讓存款的運行脫離了銀行的掌控。銀行在發放理財品時,一般會通過期限的設置,讓理財品在月末、季末這些考核時點之前大量到期,從而形成理財資金向存款的大量回流,以應付存款考核的要求。但對進入余額寶的資金,銀行則無法做類似安排。這增加了銀行資金管理的難度,也間接推高了銀行的運營成本。
理論而言如此,一年已過,年報中的數據是否支持?國泰君安的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對銀行存款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2013 年下半年存款增速驟降,按照年報16家上市銀行2013全年存款增長9.8%,增速跌破兩位數,2013年四季度多家銀行出現存款負增長。但到了2014 年 3 月份,由于季節因素、貨幣市場利率下滑以及銀行加大攬存力度,銀行存款回流明顯,一季度末上市銀行存款余額較年初大幅增長5.4%。
難道更多的是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帶給投資者的“心理”作用?畢竟相比于龐大的存款基礎,余額寶類的規模雖已迅速擴大,但一季度末貨幣基金資產規模僅為銀行存款的1%,對銀行存款整體成本影響有限。
根據國泰君安的測算,互聯網金融對2013年全年凈息差的負面影響約為2.5BP。
銀行互聯網思維的促進
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生態的最大影響是,深刻改變銀行服務思維及經營模式。
傳統金融的思維方式是“二八定律”,即從20%的重點客戶身上挖掘80%的盈利空間,目標市場是“近尾”;而互聯網金融崇尚長尾理論,即“倒二八定律”,對80%數量占比的“遠尾”客戶的高黏性和高效控制,以及規模遞減的邊際成本優勢。
針對于“遠尾”開發的,“T+0”贖回功能、營銷渠道網絡化、銷售對象草根化、客戶體驗人性化……這些強有力的互聯網轉變,使得余額寶一路高歌猛進。
一開始,面對余額寶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雖然其80%-90%投向協議存款最終回到銀行體系內,但為了減緩大規模存款搬家勢頭,商業銀行也逐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家銀行開始限制客戶每日往支付寶等工具中的轉賬額度,是為被動節流。
隨后的事實證明,只是被動節流自然無法抵擋,銀行還需主動開源。
一些風格靈活的股份制銀行率先開始變革,將傳統保本保收益或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升級為開放式理財產品,具備T+0贖回屬性,如興業銀行現金寶(1號)、浦發銀行天添盈1號等。相比余額寶,開放式理財產品收益普遍較低,但收益較為穩定。
但到2013年年底,余額寶規模已超2500億元,銀行不得不自主開發“寶寶”產品,聯手貨幣基金,仿照余額寶,開創新型貨基銷售模式,一時間,寶寶江湖風起云涌。一些上市銀行開始調整資產結構,發力信用貸和消費貸,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推出多種額度較高、期限長的綜合消費貸款和類余額寶產品。
戰術或者不是重點,戰略更是重要。銀行兼具網上銀行和柜臺銷售雙重渠道,卻屢失荊州。
于是觀念的轉變將成為銀行在反擊戰中的制勝法寶。
銀行奮起反擊推出類余額寶產品,在柜臺渠道和存款基礎方面均具有優勢,事實上銀行在資源集成方面能夠做的還更多,而負債端成本加速上升。但這終究是市場化中銀行必經之路,“革自己命”,才能獲得新生。
為什么銀行線上支付的支配權會旁落?馬蔚華認為,要學習余額寶類互聯網金融的客戶體驗至上理念。原因就在于第三方支付的所有創新無一不是為了更加方便地為客戶服務,而相比之下,銀行恰恰欠缺這種接地氣的姿態。銀行講究的是通過規范的制度流程和嚴密的風險控制,最大化地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因此,對傳統銀行而言,想要真正做到客戶體驗至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從經營邏輯層面出發,對既有的產品設計理念、客戶服務理念、品牌價值理念等進行全方位的變革。
還有就是平等普惠。馬蔚華分析說,比如碎片理財,傳統銀行出于成本的考慮,不會研發設計門檻1元錢的理財產品,而余額寶等現金管理產品則可以借助互聯網,以“團購”的形式將客戶零散資金低成本地聚集起來開展理財活動,這無疑體現了普惠金融的精神內核。
余額寶的未來思考
余額寶真能永不停彩?近期,市場資金充裕,協議存款利率下降,余額寶等理財產品收益直線下滑。而投資余額寶大部分為逐利的年輕人,是否會轉存收益更高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下降或日趨平穩,是利是弊?
首先要了解的是,對于當前,規模對于余額寶而言,重要否?
在余額寶出現之前,阿里支付寶上已經有較大規模的資金沉淀。傳統觀點認為這部分資金沉淀可用于投資低風險資產,從而為支付寶公司創造收入。但推出余額寶,本質上是將支付寶沉淀資金產生的收益歸還用戶,同時為了保證良好的客戶體驗和有競爭力的收益率,支付寶實際上承擔了資金流動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
保持當前的收益率意味著支付寶公司承擔了托管費、部分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資金流動中發生的所有手續費,可能還包括對備付金收益較低的補貼費用。
據中信證券朱琰測算,截至2013年四季度,支付寶為余額寶補貼的交易手續費、基金托管費、銷售服務費等合計可能超過5億元。未來支付寶補貼力度將可能有所減弱甚至停止。毫無疑問,規模增長肯定會受限。
而且,在包容性增長之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將日趨嚴格。針對余額寶而言,啟用協議存款提前支取罰息制度,這將對以“高收益率、高流動性”為賣點的理財類產品造成嚴重打擊。
況且,央行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強調,要對余額寶的監管涉及存款準備金管理。
再次,存款利率完全市場化后,余額寶類產品能否繼續風光?目前而言,余額寶雖然導致銀行存款搬家,但這也是在當前存款利率尚未放開情況下的暫時現象。
這一年,留給余額寶的疑問還很多。希望能真正“永不停彩”。